欢迎光临武汉园博!
首页 园博资讯 图说园博 市场服务 园博活动 园博志愿者 长江文明馆 互动专区 虚拟漫游 园博知识 我的园博 我的家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园博微人物系列 > 正文

园博园幕后工作者董冲
2016-04-01 14:52:00    来源: 长江网   

园博园幕后工作者董冲

  原标题:园博园幕后工作者董冲:市民的期待是最大动力

  80后肩担重任
  董冲是武汉园博会筹备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建设部部长,这位文质彬彬、年轻干练的园林工作者出生于1981年,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园林建设相关工作,先后在武汉园林设计院、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工作过十三个年头。2013年园博园开建,经验丰富的董冲被抽调到武汉园博会筹备工作指挥部,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处理金口垃圾填埋场。
  “处理这个巨大的垃圾堆体是园博园建设的第一步,垃圾处理不好,园博园建设便无从谈起”。董冲介绍,金口垃圾场下堆埋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垃圾,占地面积超过60个足球场,挖掘起来臭气熏天,转移到别处又不符合“绿色园博”理念,周围又是居民区,处理不当还会引发甲烷爆炸,国内也没有可供参考的处理案例。
  园林建设经验虽然丰富,在垃圾治理面前却成了“门外汉”,于是董冲开始四处求教,从高校教授到工程院院士,从垃圾场老员工到专业领导,前后开了180多场会议,不断摸索各种方案的可行性,最终确定采取让垃圾“吸氧”加速反应的好氧技术,和将垃圾包裹密封治理的封场技术,双管齐下对垃圾进行处理。
  2014年6月,正是建设高峰期,当时天气炎热,施工现场被生活垃圾包围,尽管戴了口罩,但是陈年垃圾的刺鼻气味无孔不入,董冲回忆,“最后大家只好带上防毒面具,脱了是令人作呕的恶臭,戴上又是令人窒息的闷热,像是臭鸡蛋堆里蒸桑拿。”
  临开园“险象环生”
  从2013年园博园开建到2015年,短短两年的时间,园林工作者们完成了从垃圾治理到建园再到绿化的一系列工作。董冲把园博园的建设比喻成一场马拉松,“垃圾处理是起点,绿化工作是收尾,中途不喘气,必须保证按期精彩开园”。
  事实上,在距开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园博园建设一度“险象环生”,施工期限、施工难度、突发状况、社会期待等压力让董冲不知道捏了多少汗。
  开园前两个月,“7?23”大暴雨给信心十足的董冲们浇了一大盆冷水,尽管做足预案,但暴雨导致附近的市政管道发生倒灌,处在洼地的博物馆小镇一夜之间“看海”,材料全都“泡汤”。董冲来不及痛惜,带着自己的人马站在淤泥里开现场会,紧急调配人员排涝清淤,连续奋战5个日夜,才把工期抢回来。
  暴雨事件后不久,呼和浩特展园又突然出现塌陷,而那时展园施工单位早已撤离,在查明原因后,董冲不得不重新组织人力回填土方、修路,“展园的路多已成型,车辆进不去,土砂石都只能用人力挑”。为了鼓舞士气,不延误工期,董冲还曾向领导立下千字军令状,誓保园博园建设按期完成。
  幕后工作使命未了
  一万多名幕后工作者为园博园奋战了一千多个日夜,使武汉园博会如期开幕,得到国家住建部陈政高部长“化腐朽为神奇的”高度评价,并荣获联合国C40气候大奖。究竟是什么让董冲一直坚持至今?
  董冲告诉记者,2013年他跟园博园宣讲团进社区时,听到过很多抱怨,“住在垃圾场旁边,夏天不能开窗,冬天都要点蚊香”,“晒的被子上都歇满苍蝇”,“亲戚朋友不愿意来家里做客”。董冲说,这些话他一直牢记在心,也正是为了不辜负这些期待,才一直铆足劲做到今天。
  园博园建成后,董冲收到了周边居民送来几十面锦旗,感谢他们将垃圾山变成后花园,“现在周围的居民推开窗就能看山望水,让人羡慕,这是最让我们园林人欣慰的”。董冲说。
  园博园开园后,董冲的使命并没有结束,后期还要给游客提供精细的服务,保证园博园正常运营,还有许多未完成的项目等着他们去做。“30年前,这里还是金银湖沼泽,我们给环境造成太大的伤害,修建园博园实际是还30年城市垃圾填埋的欠账。” 他希望未来需要生态修复的垃圾堆体会越来越少。

编辑:王冬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更多>>

编辑推荐

更多>>

精彩美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