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武汉园博!
首页 园博资讯 图说园博 市场服务 园博活动 园博志愿者 长江文明馆 互动专区 虚拟漫游 园博知识 我的园博 我的家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园博知识 > 植物词条 > 正文

荷花
2015-08-05 10:36:00    来源: 武汉园博会   

    荷花Nelumbo nucifera为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。又称莲花,古称芙蓉、菡萏、芙蕖等,荷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,品种资源丰富,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,有“六月花神”的雅号,在古今山水园林中是主题水景植物。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,荷花种类很多,荷花全身皆宝,藕和莲子能食用,莲子、根茎、藕节、荷叶、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,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用和药用植物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。
形态特征
   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;根状茎横生,肥厚,节间膨大,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,节部缢缩,上生黑色鳞叶,下生须状不定根。叶圆形,盾状,表面深绿色,被蜡质白粉覆盖,背面灰绿色,全缘稍呈波状,上面光滑,具白粉,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,有1-2次叉状分枝;叶柄粗壮,圆柱形,中空,外面散生小刺。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,也散生小刺;叶柄圆柱形,密生倒刺。花单生于花梗顶端、高托水面之上,花芳香;有单瓣、复瓣、重瓣及重台等花型;花色有白、粉、深红、淡紫色、黄色或间色等变化;荷叶椭圆形至倒卵形,由外向内渐小,有时变成雄蕊,先端圆钝或微尖,雄蕊多数;雌蕊离生,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,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,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,每一孔洞内生1小坚果(莲子);花药条形,花丝细长,着生在花托之下;花柱极短,柱头顶生;坚果椭圆形或卵形,果皮革质,坚硬,熟时黑褐色;种子(莲子)卵形或椭圆形种皮红色或白色。花期6-9月,晨开暮闭。果期8-10月。
生长习性
    荷花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 。除中国外,日本 、苏联 、印度 、斯里兰卡 、印度尼西亚 、澳大利亚 等国均有分布。中国荷花品种资源丰富,荷花栽培品种很多,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、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。根据《中国荷花品种图志》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、5群、23类及28组。荷花在中国南起海南岛(北纬19度左右),北至黑龙江的富锦(北纬47.3度),东临上海及台湾省,西至天山北麓,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,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。荷花喜光,不耐阴。在强光下生长发育快,开花早,但凋萎也早;在弱光下生长发育慢,开花迟,但凋萎也迟。荷花喜湿怕干,喜相对稳定的静水,不适涨落悬殊的流水,湖沼、泽地、池塘是其适生地。荷花对土壤选择不严,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粘土为宜。适宜的PH值为6.50。抗氟能力强,对二氧化硫毒气有一定抗性。地下茎和根,对含有强度酚、氰等有毒的污水,会失去抵抗力而消亡。荷花在长江流域的物候期为:4月上旬萌芽,中旬浮叶展开;5月中、下旬立叶挺水;6月上旬始花,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;9月中旬为末花期。7、8月为果实集中成熟期;9月中、下旬下 地下茎(藕)成熟期;10月中、下旬为茎叶枯黄期,进入休眠整个生育期共约 160-190天。
栽培养护关键技术
    荷花可采用播种和分藕进行繁殖。播种用新莲子或陈莲子均可,莲子无体眠期,随采随播也能萌发。播种适温为17-24℃,长江流域一带以4月中、下旬至5月为适期,北方宜迟;播种前最好采取“破头”处理(即将莲子凹进的一端破一小口,露出种皮),有利于莲子萌发。在园林应用中,多采用分藕繁殖,池塘栽植常以整技主藕作种,缸、盆栽时,主藕、子藕、孙藕均可。但是不论是塘栽还是缸、盆栽,各类种藕都要具有完整无损的苫芽(顶端生长点),否则种后当年不易开花。荷花栽培养护注意以下方面:
1、荷花栽植时期:清明前后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至15℃以上,是分藕繁殖佳期。池塘栽植时,先将池水放干,池泥翻整耙平,施足底肥,然后栽植。缸(盆)栽荷花,也是在4月初进行翻缸栽植,并将种藕靠近缸(盆)壁徐徐插入泥中。
2、荷花属于喜光的长日照植物,在日照不足5小时的场所培养荷花,往往只长叶,难开花。缸栽荷花的摆放的场地应选在避风的全光照处。
3、荷花喜浅水不需干旱,水干极易枯黄。分栽初期无论塘植、缸栽,水不宜多,因浅水可提高土温,对莲苗早期生长有利。随着浮叶、 立叶的生长,逐渐提高水位,但池塘最深处的水位不得超过1.5米。池塘植荷以水深0.3-1.2米为宜。初植种藕,水位应在20-40厘米之间。在水深1.5米处,就只见少数浮叶,不见立叶,便不能开花, 如立叶淹没持续10天以上时,便有覆灭的危险。
4、荷花喜肥,其栽植基质常为塘泥或湖泥,有机质丰富,湖塘植荷,若塘泥肥沃,一般不施追肥;缸、盆栽者,如果基肥充足,也不必追肥;尤其是碗莲,肥多易腐,值得注意。若需用农家肥,应充分腐熟,掌握薄肥轻施原则,并切勿污染叶片。
5、荷花喜热怕寒,荷花生长期内最适气温为20-30℃,当气温高至41℃(水温只有26-27℃)时、对生长无影响;气温低于15℃时生长停滞,气温降至0℃以下,盆栽种藕易受陈。冬季秋末冬初,在长江流域荷花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,不必经常浇水,缸盆内只须保持浅水即可。在北方,则应移入室内过冬。
6、荷花病虫防治。荷花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、莲缢管蚜、铜绿金龟和蜗牛等,危害最重的为斜纹夜蛾,由于荷花水景植物,防止水体污染,化学药剂不宜使用,可采取荷花地中灯光诱杀斜纹夜蛾成虫,或利用其初孵幼虫群集性及时摘除虫叶销毁,或喷洒斜纹夜蛾病毒剂,或释放其天敌如黑卵蜂、小茧蜂、广腿蜂和赤眼蜂等。荷花病害主要是黑斑病,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,略有轮纹,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霉状物,常几个病斑连在一起,形成大块病斑,严重时整株枯死,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50%多菌灵或75%百菌清500-800倍液进行预防。至于缸栽和盆栽的荷花病虫可用化学药剂及时防除。
荷花文化内涵
    “荷”被称为“活化石”,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。中国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,荷花最多的国家之一。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“河姆渡文化"遗址出土的文物中,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;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“仰韶文化"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。荷花在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内涵,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,《周书》载有“薮泽已竭,既莲掘藕。” 中国最早的字典,汉初时的《尔雅》就记有:“荷,芙蕖,其茎茄,其叶,其本密,其画菡,其实莲,其根藕,其中菂,菂中薏。” 中国最早的诗歌集《诗经》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“山有扶苏,隰与荷花”、“彼泽之陂,有蒲有荷”。 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记有“种藕法”:“春初掘藕根节,头着鱼池泥中种之,当年即有莲花。” 汉朝“神农”在尝遍百草后,总结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。西汉时期,乐府歌辞逐渐盛行,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。荷花诗词文化则在唐宋时期得以充分体现,许多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,如:南宋诗人杨万里的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描述: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后世的人都用这句话来比喻荷花的独特品格。刘鹗《老残游记》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"来赞叹济南大明湖,充分体现柳荷并栽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手法。唐代诗人王昌龄《采莲曲》“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”展现古代采莲的男女,泛着轻舟,穿梭于荷丛的美妙情景。在中国花文化中,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,翠钱是新荷的雅称,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,宫莲是莲花瓣的美称,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别名。在古代的绘画、雕塑、建筑装饰、工艺及生活器皿上荷花为最常用、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,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。
    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,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,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(即苏州灵岩山)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“玩花池”。 俗话说,“园无山不壮,山无水不丽”,用荷花布置水景,在中国园林中极为普遍,特别江南一带名园,如武汉东湖、南京莫愁湖、杭州“曲院风荷”、扬州瘦西湖“荷花桥”、济南大明湖、岳阳金鹗公园、湘潭雨湖公园等等,均体现了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,使人心旷神怡。荷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,不仅能在大小湖泊、池塘中吐红摇翠,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风姿绰约,装点人间。在中国荷文化史上,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。如今,在中国各地园林中,盆荷的应用非常广泛。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,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,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。 
    由于“荷”与“和”、“合”谐音,“莲”与“联”、“连”谐音,中华传统文化中,经常以荷花(即莲花)作为和平、和谐、合作、合力、团结、联合等的象征;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、和谐世界的高洁。因此,某种意义上说,赏荷也是对中华"和"文化的一种弘扬。荷花品种丰富多彩,是“荷(和)而不同”,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,是“荷(和)为贵”。真心希望,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、和谐文化的进程中,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。弘扬中华"和"文化,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、维护世界和平、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。随着荷花文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的普及发展,以荷花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。山东济南市、济宁市、河南许昌市、湖北孝感市、洪湖市以及广东肇庆市,把荷花作为文化精神的象征。
    此外,中国自古热爱莲花,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,莲花自然是道教的象征之一,莲花在道教象征着修行者,莲花冠又名玉清莲花冠,为道门三冠之一。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,不被淤泥污染,又非常香洁,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。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,象征神圣与不灭,印度的国花是荷花。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种,故有“七宝莲花”之称。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座,与荷花云锦可观,香远益清,“步步生莲”之说。

编辑:王冬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更多>>

编辑推荐

更多>>

精彩美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