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武汉园博!
首页 园博资讯 图说园博 市场服务 园博活动 园博志愿者 长江文明馆 互动专区 虚拟漫游 园博知识 我的园博 我的家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园博知识 > 植物词条 > 正文

柿树
2015-08-03 10:25:00    来源: 武汉园博会   

  柿树Diospyros kaki Thunb。为柿树科柿属落叶乔木,别称:朱果、猴枣等,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。其树形优美,枝繁叶大,冠覆如盖,荫质优良。入秋后部分叶红艳,果实似火,枝上经久不落,观赏效果甚佳,是园林中观叶、观果又能结合生产的园林景观树种。
  形态特征
  落叶大乔木,通常高达10-15m;树冠呈自然半圆形;树皮暗灰色,呈长方形小块状裂纹。冬芽先端钝。小枝密生褐色或棕色柔毛,后渐脱落。叶椭圆形、阔椭圆形或倒卵形,近革质;叶端渐尖,叶基阔楔形或近圆形,叶表深绿色有光泽,叶背淡绿色。雌雄异株或同株,花四基数,花冠钟状,黄白色;雄花3朵排成小聚伞花序;雌花单生叶腋;花萼4深裂,花后增大;浆果卵圆形或扁球形,橙黄色或鲜黄色,宿存萼卵圆形,先端钝圆。花期5-6月;果9-10月成熟。
  中国约有二、三百个品种。其中主要品种有:磨盘柿(盖柿)、高校柿、镜面柿、尖柿、鸡心黄、牛心柿、斯文柿等;从分布上来看,可分为南、北二型。南型类的品种耐寒力弱,喜温暖气候,不耐干旱;果实较小,皮厚,色深,多呈红色。北型类品种则较耐寒,耐干旱;果实较大,皮厚,多呈橙黄色。
  生长习性
  柿树为喜阳性树种,耐寒耐旱,喜湿润,柿为深根性树种,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在山地、平原、微酸、微碱性的土壤上均能生长;也很耐潮湿土地,但以土层深厚肥沃、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壤土或粘质壤土最为适宜。忌积水。也耐瘠薄。潜伏芽寿命长,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强。而且更新枝结果快、坐果牢、寿命长。年平均温度在9℃,绝对低温在-20℃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,生长季节4-11月的平均气温在17℃左右,成熟期平均温度在18-19℃时则果实品质即可佳良。原产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,现全国各地广为栽培。
  栽培技术关键要点
  柿树可播种繁殖或嫁接繁殖,播种繁殖的种子萌发率不高,苗木市场大多是嫁接繁殖的果苗,其砧木多为君迁子,芽接成活后,应及时剪砧促使接芽抽枝生长。柿树嫁接苗,第二年春季,可移植在苗圃内培养大苗。柿树小苗可裸根移植,小苗生长较快,到大苗后,其干径增长就比较慢了,因柿树为深根性植物,大苗和大柿树移植,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,多采用带土球移植,移植时注意以下层面。
  1、选择背风向阳,土层深厚肥沃,通透性能好,pH值5-7的土壤种植,土层过薄,根系不能充分伸展,柿树衰老快,易形成小老树。种植前将杂草填入坑底,并加一层心土踩实,然后回填表土至坑深的1/3,再用拌有肥料的土填平至地面,最后堆成小土包。
  2、柿树耐寒、耐旱、忌积水,栽植季节选择在其休眠期,即秋冬季移植,如果采取裸根移植最好是随起随栽,起苗时要及时浆根,如不能及时种植或需长途运输的,应用稻草或薄膜将根部包好,种植时再重新浆根,分两次填土并由内向外踩实。在树盘中覆盖一层松土淋足定根水即可。有条件的可用地膜或稻草覆盖树盘,可提高成活率。移植后如一星期无雨,需再浇水。带土球移植可保留二、三级分支,并适度短截,去除弱小枝和重叠枝,有利于树形恢复,浇足定根水,做好支撑。
  后期养护管理
  柿树在移植后要加强水分管理,在定植后除了浇足定根水外,在栽后的1周再浇一次透水,冬季寒潮来临之前浇一次防冻水,然后适当控制浇水,因其枝叶未萌动时土壤需水量很小,湿润即可,春季一旦新芽发出就要加大浇水量,同时注意不要让根系积水,特别是梅雨季节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涝。夏季高温期为确保新芽不缺水,在晴天早晚要对树身喷雾保湿,否则新发的枝芽萎缩枯死,不利于柿树成活和树势恢复。
  柿树移植的当年一般不施肥或追肥,为促进其根系生长可经常对树穴表土进行松土、除杂、透气。成活1年的冬季可在根盘外围埋施少量饼肥或有机肥,在来年的生长季节结合枝叶生长情况进行追肥。移植成活2年后进行修剪,之前所有新发枝条全保留,仅仅对基部萌发的脚芽及时抹除,在2年后的冬季,柿树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后,要把瘦弱、病虫、枯死、过密等枝条剪掉,并结合树形景观需要进行合理的短截,以便集中营养供给需要的枝条。
  柿树作为园林景观树,一般不采用环割保果技术,而且采用控花控果技术,剪除内膛的一些弱小枝条,减少养分消耗和增加透光、透风度。柿树作为园林观赏树,通过精心的栽培和养护,培养丰满的树形,又能挂部分果,需结合柿树长势和树形来确定挂果量,一般是及时摘除大量幼果,仅留部分果为观赏果。
  柿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,病害以柿叶角斑病、圆斑病和炭疽病对柿树危害严重,柿叶角斑病主要危害柿叶,造成大量落叶,引起柿果相继脱落,雨季早而雨量大,发病严重,积水果园或通风差的果园极易发病。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后造成早期落叶,柿果提早变红而脱落,每年5、6月份雨水多及衰弱的柿树,极易引发圆斑病。防治方法: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柿树的抗病能力,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于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,可大大减少病源,控制其病害的为害。柿绵蚧:即柿白粉蚧,是柿树最普遍而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。它的若虫、雌成虫寄生于枝条、叶片、叶柄、果实和果蒂表面,吸取树汁,使受害处凹陷变黑,虫口密度过大,果和叶早期脱落,树皮爆裂,几年不治则引起全株死亡。该虫主要靠接穗和苗木传播。每年发生五代,约1个半月一代,以末代第二龄若虫在柿树的皮层裂缝中越冬,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即离开越冬处爬到柿树各部位进行为害。防治方法:该虫体外有介壳,成虫体表覆盖有腊层、腊粉、绵状分泌物等,药剂防治时最佳季节是春季,发现虫体但未变白时可用40%速扑杀乳剂800倍液;1500倍扑虱灵水溶液喷雾防治,喷药时全树各部位都要喷到,每15天1次,连续2-3次。
  柿树文化内涵
  柿树我国原生树种,早在《诗经》中就有记载,柿子又称朱果、米果、猴果、朱古等;《礼记》亦把柿子列为食用果品之一;汉代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里,也述及汉代宫苑"上林苑"植有柿树,供帝王臣子等观赏及采食其果实。又如《梁书·沈瑀传》载:"永泰元年(498),(沈瑀)为建德令,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,四株柿及梨、栗,女丁半之。人咸欢悦,顷之成林。"可见,我国古代人民在二千年前已将野生柿树移植驯化为栽培品种,并留有"七月小枣八月梨,九月柿子红了皮"的农谚;至 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载说:"俗谓柿有七绝:一、树多寿;二、叶多荫;三、无鸟巢;四、少虫蠹;五、霜叶可玩;六、嘉实可啖;七、落叶肥大,可以临书。"高度地概括了柿树特征和用途。
  柿树自古作为果树栽培,柿果美味可口,对其美味古人早有"色胜金衣美,甘逾玉液清。"的赞美诗句。而且古代通州(今南通市)骑岸镇的秋熟方柿,形、色、味、质俱佳,享"金盆月"美名,清代举人陈昌鼎《咏柿》写道:"骑岸金盆月,江淮众口夸;方圆戴翡翠,通体染朱砂;滋肝润肠胃,甘酸溅齿牙;中秋有此物,何必寻其他?"说明柿子在他心无物可以替代了。
  柿树在作为果树栽培的同时,人们也逐渐欣赏其景观价值,其叶每年霜降后逐渐变成红色,故称"霜叶"。唐代李益"柿叶翻红霜景秋"、宋代苏东坡"柿叶满庭红颗秋",都是对霜秋柿叶泛红的赞美诗句。柿叶宽平,干燥后可供练字,此即是"柿叶临书"之由来。唐代郑虔就曾用柿叶练习书画,《新唐书·郑虔传》记载:"虔善图山水,常苦无纸,知长安慈恩寺贮柿叶数屋,遂往日取叶习书,岁久迨遍。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,帝大署其尾曰'郑虔三绝'。"古代取柿叶练字者远不止郑虔一人,南宋诗人杨万里亦然,他在《食鸡头子》里,写有"却忆吾庐野塘味,满山柿叶正堪书"的诗句。
  我国不仅栽培历史悠久,而且柿子资源丰富,目前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北均存在大量野生资源,并且柿树在果树中属于长寿树,许多古柿树依然存活,如明代古柿树位于项城高寺大周庄村内,树高20m,主干胸围182cm,树龄400年以上,至今仍枝叶繁茂并且年年开花结果。被当地群众称为"玉女仙柿"、"神柿树"。当前国外栽培的柿树均由我国引入,于唐代传入日本,15世纪传入朝鲜,18世纪传入法国,20世纪初传入地中海沿岸各国,因此我国是柿树之母。

编辑:王冬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更多>>

编辑推荐

更多>>

精彩美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