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武汉园博!
首页 园博资讯 图说园博 市场服务 园博活动 园博志愿者 长江文明馆 互动专区 虚拟漫游 园博知识 我的园博 我的家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园博知识 > 植物词条 > 正文

重阳木
2015-08-03 09:46:00    来源: 武汉园博会   

  重阳木Bischofia polycarpa (Levl.) Airy Shaw 为大戟科重阳木属高大落叶乔木,别名:乌杨、茄冬树、洪桐等,树姿优美,冠如伞盖,花叶同放,花色淡绿,秋叶转红,艳丽夺目,抗风耐湿,生长快速,是我国南方良好的庭荫和行道树种。
  形态特征
  落叶乔木,树形高大,可达15m以上,树皮褐色,纵裂;树冠伞形状,大枝斜展,小枝无毛,当年生枝绿色,皮孔明显,灰白色,老枝变褐色,皮孔变锈褐色;芽小,顶端稍尖或钝,具有少数芽鳞;全株均无毛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通常较两侧的大,小叶片纸质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有时长圆状卵形,顶端突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或浅心形,边缘具钝细锯齿(每厘米约4-5个)。花雌雄异株,春季与叶同时开放,组成总状花序;花序通常着生于新枝的下部,花序轴纤细而下垂。果实浆果状,圆球形,成熟时褐红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1月。
  秋枫Bischofia javanica Bl。与重阳木十分相似,在我国南方园林中常用,为常绿或半常绿乔木,树皮褐红色,光滑。三出复叶互生,小叶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缘具粗钝锯齿(每厘米2-3个),圆锥花序,下垂,果球形,熟时蓝黑色,花期3-4月,果期9-10月。
  生长习性
  重阳木暖温带树种。喜光,稍耐阴。喜温暖气候,生育适温为20-32摄氏度。耐寒性较弱。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不严,但在土层深厚、湿润、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旺盛。不耐干旱,也不耐瘠薄,且能耐水湿。根系发达,抗风力强。适应能力强,生长快速,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。为中国原产树种,产于秦岭、淮河流域以南各地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栽培。
  栽培技术关键要点
  重阳木的小苗通常采用播种繁殖,种子萌芽率高;小苗可在其休眠期裸根移植,成活率较高,大苗移植为提高成活带土球移植,野生大树的移植,一般是分两次进行,第一次把大根挖出来截断,然后原地填上不动,待第二年大根又发出须根再移栽,这样能保证成活率。
  1、重阳木为落叶乔木,移植时间最好选择在休眠期,春季萌动前和秋季树木落叶后为最佳时间。早春移植,树液开始流动,枝叶开始萌芽生长,根系易愈合,再生能力强;秋季移植时水分和温度适宜,有利于根系的恢复,移植成活率高。夏季树体蒸腾量大,不利于移植,移植加大土球,强度修剪,树体遮荫。冬季在低温、寒冷的地方不宜移植,南方冬季移植应保温防冻。
  2、在早春重阳木带土球移植时应合理修剪,保持冠形,保留三级分支,一般修剪掉枝条的1/3-2/3,并用防腐剂涂抹修剪枝的伤口,以免感染病菌,有利于树形快速恢复;假若裸根移植大苗应保留二级分支重剪或拦干栽植,以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。
  3、重阳木树形高大,喜温暖、湿润气候环境,怕干旱,栽植时浇足定根水,做好稳定支撑,以及后期浇水抗旱的围堰。
  后期养护管理
  1、刚移植的大树,吸收的水分少,蒸发量大,因此喷水不可缺少,而且喷水还可以促发新芽。喷水当以早,晚为主,甚至整天间隔性喷水;以喷湿草绳和树体为度。通常情况下要持续3个月。
  2、重阳木的萌发力强,通常情况下,除二、三级分支有枝叶萌发外,其主干和基脚也会枝叶萌发,应及抹除,避免苗木成活后树冠新萌发的枝条"萎缩"。
  3、刚移植的大树抗性弱,当栽植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时,易发生重阳木丛枝病,所以重阳木成活后要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和土壤条件改良,尽快恢复树势,减轻丛枝病发生。
  4、重阳木的害虫在武汉主要是重阳木锦斑蛾,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,只为害重阳木,武汉地区发生较重,一年发生3代;另外是黄刺蛾和丽绿刺蛾等食叶害虫,以上害虫比较好防治,重点抓好5-6月始发代的防治。
  重阳木文化内涵
  重阳木原产我国,秦岭、淮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。在明万历《沅州志》提到"沅州八景",千年重阳木就是其中的一景,这种落叶乔木,身经一千年两千年雷雨风霜,仍然生机勃勃挺立于大地,焕发"古树"的魅力。地上早有千年树,世间难逢百岁人。古树,装点江山,物化历史,使短暂生活于大地的"人",生出无限,感叹无穷悠思。千年古树花开时彩蝶云集,树上树下,五彩缤纷,叹为奇观。当地人称"千岁树",传说摸一摸就能祛病却灾,增寿延年。
  重阳木树形优美,花叶同放,秋叶转红,艳丽夺目,在风景区作为点缀树种极有观赏价值,如武汉东湖边就有一棵百年的"垂枝重阳木"古树,其树形奇异,独具情趣。重阳木生长较快,寿命也很长,在我国南方仍存活有大量的重阳木古树,而且有千年古重阳木,如在湖南安仁县龙市乡双泉村生长着一棵长寿"重阳木"古树。该树属于大戟科重阳木属重阳木,树高约18m,胸径达1.9m,胸围5.2m,冠幅约18.4m,树皮呈棕褐色,浅纵裂。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学分类专家鉴定,树龄约为1200年。古树下有一口冬暖夏凉的泉水井,旁边有一条流淌着的小河,树后还座落着一片古民居,优美的风光吸引了许多画家、作家、摄影家等前来釆风。

编辑:王冬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更多>>

编辑推荐

更多>>

精彩美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