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武汉园博!
首页 园博资讯 图说园博 市场服务 园博活动 园博志愿者 长江文明馆 互动专区 虚拟漫游 园博知识 我的园博 我的家
当前位置:首页 > 园博资讯 > 正文

找回青山绿水 大城生态回归
2015-06-18 17:04:00    来源: 长江日报   

 

  张毕湖公园
  张公堤
  戴家湖
  公园
  光谷国际
  网球中心
  制图/杨璐
  大汉口绿环
  50公里绿道明年画圆
  骑行跑步不再有断点
  以园博会为点延伸开来,明年,一条长约50公里的大汉口绿道环线将正式画圆。
  截至目前,大汉口绿环已累计建成29。5公里。其中,张公堤(舵落口-岱山段)18公里绿化已基本完成。汉江江滩江汉六桥-硚口区政府段,以及汉口江滩一期、二期、三期也已建成。已建成的部分,市民享受到福祉:汉江江滩和汉口江滩是迄今全市人流量最大的滨江公园;张公堤也因景色宜人被众多骑友和跑友追捧为“根据地”。
  曾经的张公堤湖光山色、景色秀美,直到1989年,这里建起占地50多公顷的金口垃圾场,环境才大变样。2005年,随着城市发展,周边楼盘渐渐增多,金口垃圾场提前停止运行。可由于仍有恶臭传出,人们不愿来到这里。
  经过改造,张公堤从一座垃圾场变成了立体花园,成为我市“生态回归”的样本。
  眼下,由张公堤、汉江江滩、汉口江滩围合而成的大汉口绿环正在进行最后的攻坚。预计明年,50公里大汉口绿环将全线打通,市民骑行或跑步,将不再有断点。
  2012年2月5日,改造前的张公堤
  记者李永刚 摄
  张公堤绿道受众多骑友追捧
  张毕湖
  修整清淤固定湖泊岸线
  “死湖”变身“湿地草海”
  张毕湖水面54。84公顷,岸线长6。3公里,位于硚口与东西湖交界处,是武汉中心城区重点保护的湖泊之一。
  十几年前,张毕湖岸堤破坏严重,只有在雨水期才有水,一逢枯水期就干旱。周边并没有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,主要污染来自村民养殖。由于湖体面积较小,经过一段时间累积,湖中污染物增多,臭气冲天,水质曾一度跌至劣5类。
  2011年开始,相关部门开始持续集中治理张毕湖水生态环境。硚口水务局先后多次修整护坡、清淤湖底,加密种栽界桩,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,固定湖泊岸线。同时,加强控制污染源,禁止高密度养殖,控制向湖中投放饲料及化肥的数量。
  经过近5年的综合治理,如今的张毕湖已成滨水绿道、湿地草海。在湖边居住达40年的额头湾村民李大爷感叹,“记忆中的张毕湖又回来了”。
  据悉,以东侧子湖为主建成的张毕湖公园,定位为生态水体公园,以“绿林野渡”为主题,集郊游、竹文化研究、科普展示于一体。一个从前被交通要道围起的“死湖”,已变身为张公堤森林绿带上的明珠。
  治理前的张毕湖水质恶劣
  经过近5年综合治理,如今张毕湖已成湿地草海
  光谷四山
  不毛之地满绿“复活”
  武网场馆添绿色背景
  本世纪初,光谷四山,黄龙、二妃、凤凰、荷叶,或因开采过度,或因垃圾堆积,本是一线串珠、四山点翠的这条城市东部“龙脊”,一度遍体鳞伤。一年前,武汉迎来世界顶级网球赛事——WTA武汉网球公开赛。作为世界面前的武网绿色背景,周边四山不见了伤痕山体,已满绿“复活”。
  市民刘女士跨越半座城前往观看比赛,记忆中的不毛之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“以前我在这边工作,这些山光秃秃的,还很臭,大家都不愿靠近,后来单位搬迁去汉口,我也搬了家,很久没再回来”。复苏的光谷四山,让刘女士眼前一亮。
  2013年,我市全面启动山体修复工程。此前,黄龙山、二妃山、荷叶山率先启动修复。经过坡面整形、土石方开挖、矿坑回填、低丘缓坡整形等工程,修复面积达34万平方米,黄龙山曾经塌陷的“龙脊”再起,焕颜重生。
  光谷建设绿化部负责人汪艳介绍,为确保树种存活率,黄龙山植绿全部采用乡土树种。另外,经过土方回填、修坡、垃圾无害化处理、沼气回收、绿化,一道道“手术”施工,曾经的二妃山逐渐复活。
  裸山披绿,臭气渐消,飞鸟回归。寸草不生的垃圾山,成为亲民之处。“这些山体在修复规划之初,就是按生态、节约、亲民的标准设计,不仅要成为三环线沿线的绿化景观节点,更要打造成适合周边居民游玩的休闲之地”,光谷建设负责人称。
  未来,四山将依据自身特色,成为市民亲近自然、享受绿色的主题公园。二妃山因距离WTA武网场馆最近,拟变身体育休闲公园。黄龙山主打花海,和凤凰山一道规划成为城市郊野生态公园。荷叶山毗邻高校,目标定位青少年探险乐园。
  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场馆建成前后
  记者李葳 摄
  戴家湖公园
  建在工业废弃原址上
  煤灰山变身生态园
  今年5月,经过几次蝶变,新建的戴家湖公园正式开园。成为我市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。
  之前的几次变身,市民这样概括:50年代一湖碧水,60年代一池煤灰,80年代一座“黑”山,00年代一堆垃圾。此次蝶变,众人惊叹:美得不像样了。
  这里有一条长约200米的景观轴,两边是5组工业题材雕塑。群雕所用的数十吨废旧零部件,绝大部分是在国企改革转型过程中替换下来的,很多零件上面依稀可见当年的编号和字迹。
  “戴家湖公园适当保留工业化时代遗迹”,园区负责人称,建造公园利用了大量的工字钢和红砖,不少老青山人专门来这里追忆过去的岁月。“就连以前的粉煤灰及废弃物也得到妥善利用”,负责人称,园内原有破碎砖石块料、粉煤灰、金属构架,用于全园的道路广场铺装建设及基层填充,以及坐凳、挡土墙、道路路牙、台阶花池等设施。
  “回归”了的戴家湖公园,规模位列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园第一。市园林和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,该公园每年可吸纳二氧化碳1。8万吨、粉尘200余吨,释放氧气1。2万吨,今后将与青山公园、桥南公园、矶头山公园和杨春湖公园等连成一线,成为武汉东大门的绿色屏障。
  如今,为铭记戴家湖公园数次变身的这段历史,公园园史馆门前,立起了武汉第一块生态纪念碑,碑文中写道:今天,我们立碑记录武汉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这段‘弯路’,只为警示未来:永远不再出现这种伤害!
  曾经被煤灰污染(上图)的戴家湖公园,成为我市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(下图)
  记者李永刚 摄
  未来5年规划
  主城:建起一道绿色屏障
  根据《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(2012-2020)》,我市将来的绿地空间布局框架为——两轴一环、六片六楔。意味着未来5年,城市绿地将呈放射性向新城区扩大,除主城将拥有一道外围绿色屏障外,6个新城区还将形成6片大型生态绿地。
  利用绕城公路和主城中环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,形成主城区外围一道绿色屏障——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到的“一环”。
  为了构筑这道绿色屏障,我市正集中山水资源优势,建设6处绿化功能集中区,包括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、金银湖休闲度假区、金银潭-盘龙城-后湖绿化区、武湖生态农业观光区、严西湖-九峰森林公园绿化区和汤逊湖-黄家湖环湖绿化区。
  南湖、金银湖、后湖、武湖、严西湖、汤逊湖、黄家湖这些曾遭破坏的“城市之眼”,将逐一回归,并由点成线、载绿成环。
  新城:6片绿地找回青山绿水
  新城:6片绿地找回青山绿水
  在新城区,更广义、复合型的生态控制区正在加紧建设。它除绿地、林地外,还包括城镇、居民点、度假区、文化遗址保护区以及生态农业区域。
 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,六片大型生态绿地包括: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片、涨渡湖-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片、东西湖生态旅游区片、九真山索河风景旅游区片、汉南-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片和梁子湖-龙泉山文化旅游区片。
  在蔡甸区永安街花园村,九真山下的九真桃源内,绿树成荫、移步易景。沿着山路往上走,两旁枝叶繁茂,偶见瀑溪,清澈见底,野趣十足。
  “以前,这里农田荒芜,房前屋后垃圾暴露”,永安街街道负责人称,这几年,农村加大整治,卫生环境改善不小,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,周边生态才渐渐回到过去的山清水秀。今年10月,九真桃源将对外开放,九真山索河风景旅游区片已雏形初现。
  本版撰文 记者黄师师 通讯员赵旋 黄湘林
  编者按
  园博会倒计时100天,主会场所在地张公堤完成从垃圾场到城市氧吧的转变。由张公堤为起点的这张城市“生态回归”路线图,还在不断延伸。
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武汉这座复兴中的城市就在谋求生态回归。伴随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,曾经荒芜的不毛之地添上绿色,那些曾经远离市民视线的好山好水,也回来了:被煤灰污染的戴家湖变身生态园,武网场馆周边四山复活,“死湖”张毕湖变身“湿地草海”。
  这些典型案例,见证了一个大城的生态回归之路。

编辑:王冬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
更多>>

编辑推荐

更多>>

精彩美图